徵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是台中北區國際租稅諮詢最佳稅務後盾
台中中區財產節稅規劃, 台中豐原申請有限公司會計師事務所, 台中北區財務簽證
阿英:周作人詩紀 一 光緒甲辰(一九○四),先生二十歲,日俄戰爭開始。四 月,在雜志《女子世界》第五期,發表七律二首,署“會稽萍云女士”,題《偶感》:迅急風潮催大夢,主人沉醉兩昏昏。 三千年代文明國, 百萬同胞孟密魂。 黃鶴徒傳風鶴警, 黑奴猶是帝王孫。 凄涼讀盡興亡史, 東亞名邦有幾存? 亡國遺民劇可哀, 蘇門銅獲盡塵埃。 不堪故國歌禾黍, 莫向昆明話劫灰。 大地山河如夢里, 王孫芳草循天涯。 中原不少羅蘭輩, 忍把神州委草萊。 又有《題俠女奴原本》二律,載十二期,有“一誤何堪再誤來”,及“請君入甕已堪傷,灌頂醍醐那可當”,“多少神州冠帶客,負恩愧此女英雄”諸聯。兩題雖未盡激昂,然慷慨之情懷可見,此時之先生,固一愛國之志士也。 二 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先生二十五歲。時已改作新詩,得數十首,輯為《過去的生命》一秩行世。《小河》一篇,尤為當時文壇推重,蓋完全反映五四期間新力量向舊社會沖決之精神也。有《兩個掃雪的人》,載雜志《新青年》六卷三期,有警句云:一面盡掃,一面盡下,掃盡了東邊,又下滿了西邊;掃開了高地,又填平了洼地。 粗麻布的外套上,已經積了一層雪, 他們兩人還只是掃個不歇。 完全反映著為社會改造努力者之堅決,能耐,忍受一切的苦。此亦為當時名作。 十五年后之先生,是已成為一有力之社會改造家,中國新文學運動之推動人矣。先生一生,此其黃金時代也。 三 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先生五十歲。有名之五十自壽《偶作打油詩二首》,出現于文壇。用原稿制版,首揭之雜志《人間世》創刊號,并有劉復等和作。先生詩云: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將袍子換袈裟。 街頭終日聽談鬼, 窗下通年學畫蛇。 老年無端玩骨董, 閑來隨分種胡麻。 旁人若問其中意, 且到寒齋吃苦茶。 半是儒家半釋家, 光頭更不著袈裟。 中年意趣窗前草, 外道生涯洞里蛇, 徒羨低頭咬大蒜, 未妨拍桌拾芝麻。 談狐說鬼尋常事, 只欠工夫吃講茶。 按先生于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亦有一詩,不為人注意,題為《夢中得》,詩云:“偃息禪堂中,沐浴禪堂外,動止雖有殊,心閑故無礙”,證其前生為一“老僧”。《打油詩》之作,距《兩個掃雪的人》又十五年,由于種種客觀條件,先生原先之精神,變為“含悲淚”,不得已而談狐說鬼吃苦茶矣。 四 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先生五十四歲。平津于昨年(一九三七)秋淪陷,先生報友人書,囑勿忘北方有蘇武。不意一年未屈,蛻變竟生,先生已舍棄其“袈裟”榮任“新貴”矣。既言論之俱在,復照片之赫然,余縱愛先生,然亦只能“痛割”。故略輯先生過去詩篇,成茲詩紀,以示先生一 生經過,兼示事變之來,決非偶然。并系以不講韻律之小詞曰:三十年前志士,五四而后名流。 如今靦顏竟事仇, 不顧萬年遺臭! 說鬼談狐何礙, 坐禪吃茶無妨。 奈何花樣(www.lz13.cn)可新翻, 落個漢奸下場? 一九三八年一月廿五日 原載1938年5月27日《文匯報》,(署名鷹隼) 阿英作品_阿英文章集 阿英:論文選 阿英:城隍廟的書市分頁:123
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來自你內心的自信 文/潘石屹 經常有人問我第一桶金怎么來的,從哪里得到的,有多少。其實每次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時,我都想說,人的第一桶金是自信。即使你沒錢也不要怕,自信就是你的資本。也有人在自信前面加了一個不好的修飾語,叫盲目自信,我不太愛聽。我說過很多次自我的害處,但我認為與自我有點關系的不多的好東西之一,就是自信。自信當然有自我意識,還有信,相信的信。相信,是正面的、健康的。要相信自己。一個相信自己的人才會相信他人,相信未來。 一個人不能自卑,千萬不要三教九流地劃分什么層次,并把自己歸為某個層次來限制自己的能量。我14歲半去蘭州上學,窮得不得了,只有一條褲子,于是整個學期我都在擔心這條褲子會不會磨破了,破了就慘了,因為我里面穿了一條花褲衩。這給我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每時每刻都在擔心這條褲子會破,每次站起來前都要先偷偷摸一下后面是不是有洞。那一陣我真是自卑極了,因為一條破褲子,走路靠邊,站隊找不好姿勢,完全沒有精神。 我們說一個人有精神,是指他呈現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狀態。表現在對人上他是大度、和善的;體現在對事上他是努力、敢于擔當而不畏困難的。這樣的有精神的人,能夠形成吸引他人與之交往或者共事。我記得小時候我爸對我特別鄭重地說過兩句話:沒事別惹事,有事別怕事。我若遇到困難,想起這兩句話,就會一下子把身上的能量全都調動起來。我去學校做演講時,也跟大學生們說,這一代大學生,心理上要強大。要能看到我們這個時代缺些什么東西,然后我們可以做到哪些事情,不要偷奸耍滑,繞到邊上去。軟綿綿的人、奸猾的人,沒有人敢與他搭伙做事。 自信的人敢于說真話,即使真話傷害了他人,別人最終還是會信任你,因為他能把握住你。自信的人不怕暴露自己的個性,敢于真實暴露自己的內心。我說的話,都是我心里想的,不會迎合誰去說。個性是以真實為基礎的。如果你真實,不要怕你的個性被發現。從市場交換來看,我們有一個原則,就是差異交換。你有一個梨子,我有一個蘋果,才能發生交換,如果大家都是梨子,就不會交換了。(www.lz13.cn)自信的人敢于拿出自己的蘋果。 這一點對我最有啟發的是動畫片《花木蘭》。花木蘭的爸爸對花木蘭說:“樹上開的花,每一朵花都是獨特的,你可能是最晚開的那一朵,可是一定是最漂亮的。”這句話說得非常好,是個大道理。現在都講張揚個性,我覺得個性不一定非要有意張揚,還是自然存在的比較好。個性和自我是不一樣的。個性是你客觀存在的特征,你是個誠實的人,是機靈的人,或者說話愛眨眼的人,這些自然出現的個性,是你的標志。但是一鼓動大家去張揚個性,可能個性就變成一種主觀設定了。他是個短頭發,可是為了表現與眾不同而留一頭長發。而這個個性不是他本身具有的,只是一種最新的開發和設計。我們可以欣賞他對自己形象的創新,但要說這是他的個性,就不靠譜了。個性是固有的和恒定的個體特征,是彼此了解和把握的依據,要是這個依據都可以隨意設計,人就真的不能信任了。 沒有一種冰不被自信的陽光融化 扎克伯格奮斗史:成功源于自信與專注 把握命運,揚起自信的風帆分頁:123
左右人生命運的黃金定律 為什么7個人做1個人的工作反而更忙? 為什么優秀的人在一起卻變成了烏合之眾? 為什么合情合理的提升下屬卻招來更多不必要的事端? 為什么“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為什么總是越怕犯錯卻偏偏犯錯? 為什么一條道走到黑的悲劇一而再、再二三的重演,而善始善終者卻少得可憐? 如果這些困惑一直在圍繞著你,你可以看看以下的人生感悟,看看是不是能讓自己有所收獲,對自己是不是能夠有所改變。 1.帕金森定律:二流上司造就三流下屬 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一是申請辭職,把職位讓給能干的人;二是讓一位能干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兩個比自己水平更低的人當助手。這第一條路是一般人不愿意選擇的,困為那樣會喪失自己的權力,第二條路也不愿意選擇,因為擔心那個能干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從而可能替代自己,所以,一般的人都會選擇第三條路。選擇兩個平庸的人當他的助手,他自己則可以高高在上的發號施令,他們不會對自己的權力構成威脅。兩個助手既然無能,他們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更加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這就是帕金森定律,它由英國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提出。 定律啟示:正視組織管理者存在的權力危機感;要徹底執行“任人唯賢”的用人標準;防止組織陷入“官僚化膨脹”的惡性循環;認真考察,確保管理者能夠絕對擔任其管理角色。 2.彼得原理:晉升是最糟糕的激勵措施 在層級組織里,每個人都會由原本能勝任的職位,晉升到他無法勝任的職位,無論任何階層中的任何人,遲早都會有同樣的經歷。這是加拿大的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研究的結果。也稱為“向上爬原理”。 定律啟示:員工總是趨向于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不合理的晉升機制將導致機構臃腫;決定提拔誰要考察其是否能適應將來的職位而非僅僅是當前的表現;不要把晉升當做最主要的激勵手段。 3.“金魚缸”效應:早一步監控,多一份保證 金魚缸是玻璃做的,這不僅僅是為了美觀,因為玻璃魚缸有很好的透明度,這就使得養魚者無論從哪個角度觀察都能對魚缸里面的情況了如指掌,所有魚兒的活動,都盡收養魚者的眼底。這就是著名的“金魚缸效應”。而現實生活中,都存在著廣泛的灰色空間,比如開車的時候,我們就會存在著視角上的死角,企業管理也一樣,存在著很多的盲點。 定律啟示: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減少灰色空間;強化監控措施,做到信任與監控的和諧;防止權力過分集中,以“責任導向”強化授權效果;強化自我約束機制,充分發揮個體的分散效應。 4.“刺猬”法則:合理距離,和諧人際關系的法定 兩只困倦至極的刺猬,因為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刺得對方怎么也不舒服,于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它們終于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體溫又不至于被扎傷。這就是有名的“刺猬法則”。人身上沒有刺,但人與人之間相處也要講究距離,距離太近或者太遠都不適合彼此的交往。 定律啟示:與人保持親近并非都是一件好事;不遠不近的合作關系最利于工作;不要過多干涉,除非涉及到業績的行為;與人打交道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 5.酒與污水定律:警惕破壞者 把一杯酒倒進一桶污水中,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杯污水倒進一桶酒中,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這就是著名的“酒與污水定律”。企業中往往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這種現象幾乎沒有一個組織能夠幸免。如果你的企業中存在這樣一個爛蘋果,你應該馬上采取行動將其清除,否則的話,后果不堪設想。 定律啟示:有些破壞行為可能很小,但影響卻可能很大;不要讓個別人的行為破壞整個團隊;如果發現“雞肋”,則越早扔掉越好;每一個元素都“強”才叫真強。 6.木桶原理:劣勢部分決定整體水平 用幾塊長短不一的木板圍成一只木桶,這只木桶能裝多少水呢?這與最長的木板,或木板的平均長度無關,它完全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就是說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是良莠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水平。 定律啟示:劣勢部分往往成為成敗的決定因素;關注優勢部分的時候更要多關注一下薄弱環節;差距在所難免,但必須在合理的范圍之內;發揮優勢的同時必須補齊劣勢,才能提高整體水平。 7.手表定律:多不如精 如果你只有一塊手表,你能很準確地知道現在的時間,而如果你同時拿著多塊手表,你就不敢肯定了,因為每塊表的時間都不同,你反而失去了對手表指示時間的信心。手表定律告訴我們對同一件事情不能同時采取兩種不同的方法,對于一個人不能同時有多種不同的要求等。如果你手中有很多手表,除了保留其中最好的一塊,其他的都應該扔掉,保留下來的手表也要盡可能的校準,使之成為你的標準。 定律啟示:兩種截然不同的管理方法會讓人手忙腳亂;兩種不同的目標會讓人失去方向;對同一個人不能有兩種不同要求;目標一致,策略趨同者才能齊頭并進。 8.墨菲定律:做最壞的打算,朝最好的方向努力 美國空軍工程師愛德華·墨菲在研究中發現,如果某一事情可以有兩種或者以上的方法來實現,而其中有一種會導致災難性的后果,而這一錯誤往往就會發生。他的這一說法在后來得到廣泛流傳并被總結成墨菲定律: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并且可能引起更大的損失。 定律啟示:如果問題有可能發生,那它總會發生;做任何事情都應當把好壞充分地考慮清楚;不要抱有僥幸心理,那只會讓你付出更大的代價;保持謹慎的樂觀是成功的應該具備的心態。 9.路徑依賴:鎖定的選擇很難改變 一旦你做出某種選擇,就會在以后的道路中對這一選擇進行不斷的自我強化。這就像物理學中的慣性,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最早提出路徑依賴的是W·B·阿瑟,將這一理論揚名海內外的則是道格拉斯·諾思。 沿著既定的路徑,不管是政治、經濟、還是個人的選擇都可能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迅速優化。也可能順著原來的錯誤路徑往下滑,甚至被鎖定在某種無效率的狀態下導致停滯。而這些選擇一旦進入鎖定狀態,就很難從中脫身。 定律啟示:正確的決策有助于你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錯誤的路徑一量被鎖定,就很難從中脫身;一旦發現錯誤,趁還沒有造成嚴重后果之前,就要及時更改;做任何決定都不能輕率,要三思而后行。 10.奧卡姆剃刀:保持簡單高效 “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是英國人奧卡姆威廉的“思維經濟原則”,因為這一原則倡導的是“無情地剔除所有無用的累贅”,所以人們把它形象地稱為奧卡姆剃刀。 奧卡姆剃刀指出,許多所謂的現代文明成果實際都是有害無益的,而人們正在被自己制造的麻煩壓垮,簡化是這一法則的核心。 定律啟示:別被自己制造的麻煩壓垮;復雜和煩瑣直接導致效率的低下;所有的累贅都必須剔除;速度制勝,你必須保持簡單高效。 11.霍桑效應:耐心傾聽就是最好的溝通 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個制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這個工廠有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但員工們仍憤憤不平,生產況狀很不理想。為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產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組織了一個由心理學等各方面專家參加的研究小組,在該工廠開展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這一研究的中心課題是生產效率與工作物質條件之間的關系。課題中有一個“談話實驗”,即用兩年多的時間,專家們找工人個別談話兩萬多次,并規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們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并做詳細記錄,對工人的不滿意見不準反駁和訓斥。 這一談話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霍桑工廠的產量大幅度提高。這是由于工人長期以來工廠的各種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諸多不滿,又無處發泄,“談話實驗”使他們的這些不滿都發泄出來,從而感到心情舒暢,干勁倍增。社會心理學家將這種奇妙的現象稱為“霍桑效應”。 定律啟示:溝通是持續發展的永恒話題及一流手段;每個人的不滿情緒都需要發泄;耐心傾聽比強暴壓制更有效;平時要多聽多看,多了解情況,千萬不要犯“閉目塞聽”愚蠢錯誤。 12.“翁格瑪利”效應:說你行,你就能做得更好 “翁格瑪利”效應來源于一古希臘的一個神話故事,又經常被譯為“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塞浦路斯的國王,他愛上了自己雕塑的一個少女,并且真誠地期望自己的愛能被接受。這種真摯的愛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到了愛神阿芙鍬羅忒,她給了雕像以生命,皮格馬利翁的希望了變成了現實。 這一法則本是一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術語,意思是對受教育者進行心理暗示:“你很行,你能做得更好”,從而使受教育者認識自我,挖掘潛力,增強信心,并從而產生良好的結果。 定律啟示:心理暗示的效應遠遠超出你的想像;肯定別人,并給別人以信心;人的潛力需要被不斷挖掘;獎勵的效果遠比懲罰的效果要好得多。 13.達維多定律:搶先開發,主動淘汰,才能時時領先 達維多定律是以英特爾公司副總裁達維多的名字命名的。達維多認為,一家企業要在市場中總是占據主導地位,那么他就要永遠做到第一個開發出新產品,并第一個淘汰自己的產品。 定律啟示:競爭就是要創造或搶占先機;“先入為主”是一條絕對的真理;要做就做“第一”,而不是“第二”;要始終保持第一,你就必須不斷的否定自己并超越自己。 14.馬太效應:窮者愈窮,富者愈富 《新約·馬太福音》第二十章有這樣一句話:“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由于這句話廣為流傳,并在生活中導之以行,便成了眾所周知的“馬太效應”。最早提出馬太效應一說的是著名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 定律啟示:這是一個講究贏家通吃的時代;不管你做什么,你都需要強化優勢,力求形成“滾雪球效應”;無論如何,你需要至少保持一個絕對優勢,千萬不能在各方面都平庸無奇;要善于資本積累,然后博取更大的資本。 15.凡勃倫效應:價格越高,越受青睞 同一類型的高品,品牌影響力高的往往比品牌影響力低的在價格上貴上好多倍。有些商品的價格高的離譜,卻又銷售得很好,為什么呢?因為消費者在購買這類商品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獲得直接的物質滿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勵志電影 www.lz13.cn)這就出現了一種奇特的經濟現象,即一些商品價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由于這一觀點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提出,因此被命名為“凡勃倫效應”。 定律啟示:僅有好的質量無法保證你獲勝,符合消費者口味更重要;有時候,消費者購買行為中感性因素比理性因素更具有決定性;要始終迎合消費者的品格和格調,并加以引導;不要把自己的感覺凌駕于消費者的感覺之上。 16.零和游戲:改變“有輸有贏”的游戲規則 零和游戲是指在一項游戲中,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的正是另一方面所輸的,無論如何,游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現在,“零和游戲”觀念正在被“多贏”觀念所取代,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己不一定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通過有效合作,出現各方都皆大歡喜的局面是可能的。 定律啟示:在我們這個時代,利己已經不需要一定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任何時候,多贏比零和更利于持久發展;“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健康思維的體現;成功者必須具備更長遠的戰略眼光。 17.多米諾效應:一榮難俱榮,一損真俱損 多米諾效應源于一項全球普通的體育運動,這項運動就是多米諾骨牌游戲。這種游戲的規則是按照點數的大小以相接的方式把骨牌連接起來,其難點就在于骨牌一倒則俱倒,一不小心就會前功盡棄。后來“多米諾”成為一種全球通用的術語,無論各行各業,只要出現一倒俱倒的連鎖反應,人們就會想到“多米諾效應”或“多米諾現象”。 定律啟示:把握好每一個環節,切勿功虧一簣;該集中時就集中,該分散時就分散;不要漠視自己的局部危機,它往往是整體崩潰的開始;要懂得保護自己,免受殃及。 18.鲇魚效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從前有一個群漁夫到海里捕撈沙丁魚,可他們捕到的魚總是還沒有到達岸邊就死了,漁民們想了無數辦法,想讓沙丁魚活著上岸,但都失敗了。然而,有一個漁民總是能帶著活魚上岸,這是為什么呢?原來,他們在沙丁魚池里放進了鲇魚,鲇魚是沙丁魚的天敵,當魚池里同時放有沙丁魚和鲇魚時,鲇魚出于天性會不斷地追逐沙丁魚,在鲇魚的追逐下,沙丁魚拼命游動,激發其內部的活力,從而活了下來。 定律啟示:引入良性的競爭有助于激發人和團隊的活力;沉湎于安樂之中往往更容易導致滅亡;有必要讓每個人都保持緊迫感;不要讓平靜迷惑了眼睛,它往往是危機的開始。 19.不值得定律:心態決定成敗 所謂不值得定律,就是:“你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結果自然也就是做不好。”這是不值得定律最直觀的表述。不值得定律反映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會敷衍了事,這樣,事情就很難做好,而且即使做好,也沒有成就感。相反,如果人們認為某事值得去做,那他們就會滿懷信心地做好這件事情。 定律啟示: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目標產生絕對的認同;強化自己“選對路,做好事”的行為作風;注意每個人對工作的真實態度;不值得做的事,一定做不好。同樣,值得做的事情,一定能夠做好。 20.二八法則:80%的成效取決于20%的努力 1897年,著名的意大利社會經濟學家帕累托提出了著名的“二八法則”,又被人們稱為“80/20法則”、帕累托法則、帕累托定律、二八定律、最省力法則和不平衡原則等。這一法則最簡單的描述就是:“任何一個事物80%的價值實際上集中在這一事物20%的組成部分上”。 二八法則向人們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即投入與產出,努力與收獲,原因和結果之間,普遍存在著不平衡關系。小部分的努力,可以獲得很大的收獲;起關鍵作用的小部分,通常就能主宰整個組織的產出,盈虧和成敗。 定律啟示:付出得越多未必得到得越多,關鍵看付出在哪里;特殊對待某些事物很必要,這有可能帶來更高回報;做事在精不在多,力度要下在“點”而非“面”上;在重要的少數與繁瑣的多數之間,應當選擇前者。 21、蝴蝶效應:防微杜漸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后就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定律啟示: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經系統放大,則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2、鳥籠邏輯:人們通常是采取慣性思維 掛一個漂亮的鳥籠在房間里最顯眼的地方,過不了幾天,主人一定會做出下面兩個選擇之一:把鳥籠扔掉,或者買一只鳥回來放在鳥籠里。這就是鳥籠邏輯。過程很簡單,設想你是這房間的主人,只要有人走進房間,看到鳥籠,就會忍不住問你:“鳥呢?是不是死了?”當你回答:“我從來都沒有養過鳥。”人們會問:“那么,你要一個鳥籠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兩個選擇中二選一,因為這比無休止的解釋要容易得多。 定律啟示:鳥籠邏輯的原因很簡單:人們絕大部分的時候是采取慣性思維。所以可見在生活和工作中培養邏輯思維是多么重要。 除了以上定律,還有很多重要的法則,也能起到左右人生命運的作用,如叢林法則、華盛頓合作定律、光環效應、蘑菇定律、羊群效應等等。等以后抽時間再介紹它們。分頁:123
ACC711CEV55CE
留言列表